把“假中餐”賣給美國人,然后買下NBA球隊
今年夏天,開拓者在(zai)下(xia)一盤(pan)大棋。
他(ta)們(men)不僅出乎(hu)意料地選中楊(yang)瀚森,還(huan)換(huan)了老板(ban)。
在球隊易(yi)主的股東(dong)名單里,有一對相當有趣的名字:程正昌、蔣佩(pei)琪夫婦(fu)。
但他們(men)不是體育界人士(shi),而是經(jing)營“中(zhong)式餐廳”的。
他們所創立(li)的品牌“熊貓(mao)快(kuai)餐(can)(can)”,賣遍了整個美(mei)國,幾乎(hu)是家喻(yu)戶曉的水平。很多美(mei)國人只要一提到中(zhong)餐(can)(can),就會(hui)不(bu)約而同地(di)說出“熊貓(mao)快(kuai)餐(can)(can)”菜(cai)單里的那些經典(dian)菜(cai)品。
美(mei)(mei)國人喜歡吃中餐(can)其實是一件(jian)很詭(gui)異(yi)的事情(qing),所以“熊貓快餐(can)”火遍(bian)全美(mei)(mei)才讓人覺得(de)匪夷所思(si)。
但只要深究你就(jiu)會發(fa)現,他(ta)們可不是像傳統中(zhong)(zhong)餐廳一樣當“中(zhong)(zhong)國菜的搬(ban)運工”,而(er)是打(da)著(zhu)中(zhong)(zhong)餐的旗(qi)號做(zuo)美式(shi)快餐,專攻(gong)美國胃。
比如橙香雞、蜂(feng)蜜核桃蝦仁、蜂(feng)蜜芝麻雞胸、北京牛肉(rou)這些熱門菜(cai)品,除(chu)了(le)“北京”倆字(zi),哪(na)個聽起來像中餐?
雖然“熊貓快(kuai)餐(can)”仍然保留了中廚明(ming)火亮灶的特色,但成菜(cai)的手(shou)法卻(que)是大(da)相(xiang)徑庭(ting)。他們簡化(hua)了烹飪步驟(zou),并且迎合(he)美國人的口味(wei),用美國人喜歡(huan)的大(da)甜大(da)酸(suan),再帶一(yi)些些微辣,來代替中餐(can)原本(ben)千變萬化(hua)的復合(he)口味(wei)。
所(suo)謂(wei)的(de)“橙(cheng)香雞”(Orange Chicken),說白了(le)就(jiu)是糖醋(cu)味炸雞塊。甚(shen)至你(ni)可以把(ba)這視作美式鍋包肉(rou),果然宇宙的(de)盡頭是東北。
而這道單品(pin)恰(qia)恰(qia)集中了美(mei)國人的(de)味蕾,一度一年賣(mai)出將(jiang)近20億(yi)美(mei)元的(de)銷售(shou)額,占年收入(ru)的(de)30%。
不夸張地說,光橙香雞這一道菜,都能買下半支開拓者了。
但當初的程氏夫(fu)婦,大(da)概也想不到“熊貓快餐(can)”會(hui)成為今(jin)天(tian)的樣子。
畢(bi)竟當年,他們的(de)生意慘淡到門(men)可羅(luo)雀(que),不得不降價(jia)促(cu)銷、送免(mian)費贈(zeng)品才(cai)能吸引顧客(ke)幫襯。
1973年,程正(zheng)昌雖然在密蘇(su)里(li)大學(xue)拿到了應(ying)用數學(xue)碩士學(xue)位,但因為他那廚師出身的父(fu)親(qin)一(yi)直想(xiang)要(yao)開餐館,所以在那一(yi)年他們(men)全家人借了點(dian)錢,在帕薩迪(di)納(na)盤下了一(yi)家小餐館,叫做“聚豐園”,但生(sheng)意(yi)一(yi)直都相當(dang)平淡。
1981年,程正昌父親去世,他隨即繼承了(le)聚豐(feng)園。但他和父親的思考方式不同。程正昌不準備當個匠人,而(er)是想把這門(men)生意做大(da)做強,即便這樣(yang)做會影(ying)響口味(wei),以及變(bian)得“不正宗”。
畢竟(jing)程正昌本來就不是(shi)個廚(chu)子,他更(geng)像(xiang)個商人一(yi)樣思(si)考(kao)問題。
1982年,程正昌(chang)就開了(le)分店。同時,那(nei)一年他的妻(qi)子蔣佩琪也辭(ci)掉了(le)原(yuan)本的工作,幫助他管(guan)理家(jia)族(zu)生意。
程(cheng)正昌(chang)是應用數(shu)學(xue)(xue)(xue)(xue)碩士,而蔣佩(pei)奇(qi)更是從小接受精(jing)英(ying)教育(yu),他先是在俄(e)勒岡州立(li)大學(xue)(xue)(xue)(xue)讀完本科,拿(na)到了(le)應用數(shu)學(xue)(xue)(xue)(xue)學(xue)(xue)(xue)(xue)士學(xue)(xue)(xue)(xue)位(wei),然后在密蘇里(li)大學(xue)(xue)(xue)(xue)攻讀了(le)計(ji)算機科學(xue)(xue)(xue)(xue)碩士學(xue)(xue)(xue)(xue)位(wei),以(yi)及電子工(gong)程(cheng)博士學(xue)(xue)(xue)(xue)位(wei)。
所以,當蔣佩奇愿意放下身段(duan)和程正昌經營餐廳(ting)時(shi),外界(jie)都叫她“醬油博士”。
放(fang)棄了他人眼(yan)里更(geng)有前途的工作(zuo)改(gai)做餐飲(yin),程氏(shi)夫婦沒有把這家餐館做成傳(chuan)統的夫妻(qi)店(dian)。在他們的設想中,這家餐廳應該(gai)寬敞明亮、干凈整潔。并且,必須擁(yong)有一套快速規范的工作(zuo)流程。
程氏夫婦(fu)沒有像廚師那(nei)樣,只想著怎么把菜做(zuo)得更好吃,而是(shi)怎么通(tong)過(guo)精明(ming)的(de)營銷和標準化(hua)的(de)流程,開更多的(de)分店,讓更多美國人愛(ai)上這口美式(shi)中餐。
1983年,程正(zheng)昌(chang)的(de)朋友邀請他把餐廳開到購物中心去(qu),他們當時覺得這是(shi)個(ge)好主(zhu)意,因為整個(ge)購物中心逛街的(de)人(ren)都是(shi)潛(qian)在的(de)顧客(ke),這顯然要(yao)比在街邊單打(da)獨斗招(zhao)攬客(ke)人(ren)要(yao)好多(duo)了。
也(ye)是在這一年,程(cheng)正昌把餐廳的(de)名字改成(cheng)“熊貓快(kuai)餐”。
因為深受中國文化的熏(xun)陶(tao)(程(cheng)正(zheng)昌祖籍揚州(zhou),蔣佩(pei)琪雖(sui)然(ran)是緬甸人(ren),但她從(cong)小(xiao)在香港接(jie)受教育),他們骨子里就有一股吃苦耐勞、敢(gan)拼(pin)敢(gan)干的精神。
“因為(wei)是移民,所以我(wo)們(men)敢(gan)想敢(gan)做,做每一件事都全(quan)力(li)以赴”,蔣佩琪回憶起當年(nian)的(de)創業經歷,“而且,我(wo)們(men)也非常(chang)節儉”。
很快,到了(le)1985年,熊(xiong)貓快餐已經開了(le)9家店(dian)了(le)。
在這時候(hou),作為工程師(shi)的(de)蔣佩琪察覺到(dao)了什么。他(ta)覺得如果熊貓(mao)快餐想要進(jin)一步發(fa)展,就不應該拘泥于傳統(tong)的(de)經(jing)營模(mo)式。尤其是(shi)規(gui)模(mo)擴大了之后(hou),依賴技術手段輔助經(jing)營是(shi)必然(ran)的(de)事。
“作(zuo)為(wei)一名(ming)工程師,我(wo)(wo)很清楚我(wo)(wo)們需(xu)要一個智能化管理系統(tong)”。
“而(er)我們也成為20世紀80年代最早使用計算(suan)機(ji)的(de)公司(si)之一,這讓我們的(de)訂餐變得更為方便,而(er)且通過網絡技術,我們可(ke)以(yi)收集到人們最喜(xi)歡吃什么,這讓我們掌握了(le)更多信息”。
同時,他們覺得這不應該變成一門屬于程氏夫婦的家族生(sheng)意。
“如果員工缺(que)乏動(dong)力(li),那么你的餐廳就會關門大吉(ji)”。
“我們(men)需要賦能員工,讓(rang)他們(men)像老板一樣(yang)自(zi)發去工作,這么多(duo)年過去,我們(men)最(zui)自(zi)豪的(de)是看到(dao)員工們(men)不斷成(cheng)長,有(you)些人最(zui)初只是服務員和廚師(shi),現在他們(men)已經是副總裁(cai)了”。
團結友愛(ai)的(de)員工(gong)、現(xian)代式的(de)管理(li)、因地制宜的(de)菜品(pin),還有不(bu)辭辛勞的(de)工(gong)作精神,這讓熊貓快餐成為了美國(guo)人心里中餐的(de)代名詞。
再(zai)加(jia)上熊(xiong)貓快餐(can)創業時(shi)期,恰(qia)逢中美關(guan)系正常(chang)化、兩國(guo)關(guan)系快速(su)升(sheng)溫(wen)的過程(cheng),這個用(yong)熊(xiong)貓作為標(biao)識的餐(can)廳自然也吸(xi)引了不(bu)少美國(guo)人(ren)。
1997年(nian),熊貓快餐(can)已(yi)經開(kai)出254家門店,每(mei)年(nian)接近1.8億美元的收入(ru)。而(er)在(zai)那(nei)時(shi),蔣佩琪(qi)繼續發揮她(ta)的工程(cheng)背景,為熊貓快餐(can)訂制了一套供應鏈系(xi)統,用連鎖(suo)店的方式(shi)深化管理這些(xie)門店,然后定下年(nian)收入(ru)10億美元的宏大(da)目標。
而在(zai)2010年,他(ta)們實現了這個目標。
如今(jin),熊貓(mao)快(kuai)餐每(mei)年的營收比當初這(zhe)個宏(hong)大目標(biao)翻了6倍。甚至波(bo)特蘭開拓(tuo)者這(zhe)種典型的美國體(ti)育符號,都要被(bei)他們吃下,當作產業帝國的配菜了。
從一盤(pan)小小的橙香雞,到NBA球隊的小老(lao)板(ban),當程氏(shi)夫(fu)婦收購開拓者后,球迷和(he)媒體都覺(jue)得這相當神奇。
有人(ren)說這是(shi)楊瀚(han)森效應,就像當年姚明在火(huo)箭隊效力時,豐田(tian)中(zhong)心(xin)隨處可見中(zhong)國品牌的贊助商,周(zhou)邊商品都(dou)充斥著中(zhong)國元(yuan)素。
所以也有人(ren)提議(yi)——“干脆把熊貓快餐的熊貓,直接拿來當開拓者的吉祥物(wu)吧”。
從當初騎士隊小股東黃(huang)健華,從魔(mo)術(shu)師手里收購湖人(ren)隊股份的黃(huang)馨(xin)祥,再到后(hou)來(lai)布魯克林籃網(wang)的老板(ban)蔡崇信(xin),以及今年成(cheng)為凱(kai)爾特人(ren)小老板(ban)的何猷君,還有程氏夫婦……
很(hen)顯然(ran),隨著(zhu)越來越多的華裔和(he)亞(ya)裔開(kai)始進入NBA球(qiu)隊管理層,NBA提到亞(ya)洲人也不(bu)再只有姚明和(he)林書豪(hao),亞(ya)洲面孔的影響力在NBA正在不(bu)斷擴大。
身價74億美(mei)(mei)元(yuan)的程(cheng)正昌是(shi)(shi)美(mei)(mei)國最有(you)錢(qian)的人之(zhi)一,蔣(jiang)佩琪則(ze)是(shi)(shi)美(mei)(mei)國第二有(you)錢(qian)的白手起家女富(fu)豪。
雖然(ran)他們大概率(lv)不(bu)會(hui)插手具(ju)體的(de)(de)運營,但進駐(zhu)高層本(ben)身就是擁有(you)話語權的(de)(de)標志,這已經(jing)是一股不(bu)可(ke)忽視(shi)的(de)(de)力量。
所以,當楊瀚(han)森下一次變(bian)成熊貓(mao)眼(yan)的時候(hou),開拓(tuo)者主(zhu)場會(hui)不會(hui)給球迷發一份(fen)免費的熊貓(mao)快餐呢?

上一篇:拒絕湖人錯過東詹!赫爾利:很多湖蜜私信罵我是最傻X的傻X
下一篇:返回列表